关于加拿大移民“大赦”,移民部长提出以下策略

飞出国:2022年5月11日,素里中心自由党议员Randeep Sarai提出的私人议员动议M-44在下议院获得通过。该动议呼吁政府公开发布一项扩大经济移民途径的计划,以便所有技能水平的工人都可以获得永久居留权,并支持从临时居民身份到永久居民身份的更大转变。

9月20日,在例行会议中,移民部长肖恩.弗雷泽提出了一项战略,旨在扩大在劳动力短缺的行业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外国工人和国际学生向永久居留权的过渡。

临时外国工人和国际学生在加拿大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政府旨在为获得永久居留权提供更多途径的原因。外国工人帮助解决不同雇主的直接劳动力需求,提供广泛的技能水平和教育背景,并支持业务发展、创新和生产力——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加拿大的经济复苏和增长。国际学生是重要的人才来源,有助于增加加拿大的劳动力、提高生产力并平衡加拿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帮助从临时居留过渡到永久居留已经是加拿大移民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加拿大现有的一些项目为不同行业和技能水平的临时外国工人和国际学生毕业生提供了获得永久居留权的途径。

当谈到永久经济移民时,最强的候选人不仅拥有快速融入加拿大劳动力的技能,而且在长期成功方面也处于有利地位。这些技能为个人提供了长期的灵活性,以应对未来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和经济衰退。

该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途径,侧重于增加从临时居留向永久居留过渡的机会,加强加拿大满足广泛的劳动力需求和解决长期劳动力短缺的能力,以及支持社区和地区的需求。加拿大政府的目标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和移民项目之间的联系,以确保加拿大经济拥有所有不同行业所需的广泛技能,从卫生、酒店、运输、贸易和资源、IT和工程。简而言之,加拿大专注于通过扩大或调整在加拿大工作并寻求居留的外国公民(包括国际学生毕业生)的现有途径,帮助个人从临时居留过渡到永久居留。

这将需要应用正确的移民工具,在解决加拿大雇主的眼前需求和实现中长期经济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弱势工人和确保家政工人的机会。

通过这一战略,政府将采用五大支柱方法来实现其目标:

支柱1使用2022-2024年移民水平计划中列出的增加移民水平的目标,为加拿大提供更大的永久劳动力供应。该计划增加了更多临时工人转变为永久居民的机会,以帮助解决劳动力市场短缺问题,并推动疫情后的经济增长。

支柱2旨在改革EE系统,包括通过最近对《移民和难民保护法》的修改,增加EE系统下移民选择工具的灵活性。这些变化将使部长能够应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地区经济的优先事项,并通过选择更多具有特定特征的候选人—如在加拿大的经验—增加法语移民。该部门还将审查EE系统下的CRS分数标准,特别是加拿大工作经验和教育、语言能力和工作offer的分数。通过与主要合作伙伴协商,部长将更好地确保加拿大各行业和雇主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得到满足。这些变化为下一个版本的EE系统奠定了基础,这将为所有技能水平的工人提供更多过渡到永久居留的机会。

支柱3包括改善永久经济移民计划,以帮助紧缺职业中的关键工人从临时到永久居留的过渡:

  • 采用最新版本的2021年国家职业分类 (NOC),将资格扩大到若干永久经济移民途径中的某些紧缺职业;
  • 改善新移民获取信息的途径,以确保他们符合必要的资格,并将他们与联邦和省或地区计划联系起来;
  • 探索更好的方法来过渡需求量大的基本工人,例如消除医生职业的障碍;以及
  • 对试点方案进行改进,以支持那些从事家庭护理职业和农业食品行业工作的人向永久居留过渡。

支柱4旨在支持社区吸引和留住新移民,包括法语移民。政府通过到2023年实现4.4%的法语移民目标的措施,支持魁北克以外的法语少数群体社区。此外,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市政提名计划,以帮助市政当局吸引和留住新移民,以满足当地的劳动力需求。政府还继续与各省和地区以及雇主合作,探索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创新途径,包括通过省提名方案,该方案允许各省和地区灵活调整和发展其移民类别,以满足各自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最后,通过支柱5,政府正在提高处理能力,改善客户体验,并通过技术改进实现移民系统的现代化。这些举措的重点是确保尽快欢迎新移民成为加拿大的永久居民。

这些支柱将补充现有的省和地区工具,使他们能够独立选择候选人,以满足他们在所有技能水平上的具体区域需求。

所以重点来啦,想象中的“大赦”未必是你想要的“大赦”,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境外申请人来说,根本谈不上利好。

在这里小编提炼两点:第一,EE系统下的打分可能会更侧重于加拿大工作offer及工作经验,这意味着将来可能更多的申请人需要先工签登陆,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满足移民要求,而目前有许多项目是只要有雇主offer就可以申请的;第二,当移民自主权交给省或者市,意味着未来移民选择对职业的倾斜将更加严重,届时很多职业的申请人可能会很难等到邀请机会;最后,移民要趁早这句话我想在这里再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