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时代”来临,中国应未雨绸缪

1978年,当时的中国刚刚走出文革,高考制度刚刚恢复,邓小平就以大政治家的气魄,提出大量派遣留学生赴海外深造。邓小平指出,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当时,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水平、生活环境和社会条件上有巨大的鸿沟。许多人担心,这些留学生一去不复返。邓小平说,你们不要怕跑,就是跑了十分之一,还有十分之九。如果派一万人,跑了一千,回来的还有九千人。事实证明,邓小平是对的。

中国教育部最近发布的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数据显示,年度出国对回国人数比例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了2015年的1.28:1。1978年到2015年底,已有221.86万人完成学业后回中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79.87%。换言之,从1978年到今天,约八成的留学生学成回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也预示着,中国将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海归潮的形成,原因多样。从美国角度看,美国就业压力持续紧张,工作名额僧多粥少,“回国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的选择。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留学生们希望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熟悉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都知道,留学生对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贡献巨大。从周恩来、邓小平等政治精英,到钱学森、周培源等科技翘楚,再到钱钟书、徐悲鸿等文艺奇才,可以说,他们改变了中国的轨迹。如今,中国留学潮比当年不知道要澎湃多少倍。而同样澎湃的海归潮,势必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更大的影响。

与当年相比,留学潮最重要的变化,是从“精英留学”到“大众留学”的转变。随着中国民众的日益富裕,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多,许多普通家庭也可以送子女留洋。其次,留学生也从“高龄留学”到“低龄留学”转变。“成长的烦恼”也不断涌现,如融入困难、诚信危机等。但从整体而言,我们不能因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否定留学的价值和留学生这个群体的价值。日益庞大的海外留学生群体是中国的战略财富。

我们曾经提过,美国《外交政策》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留学生从教育体系、媒体、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等领域的美中对比中获得大量经验,他们在美国变得更加有创造力,思维也更加开阔。而且,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多数的人对中国的评价更高了

我们同样需要正视的是,海归大潮下,新问题也不断涌现,中国目前遭遇经济转型压力,就业困难多,薪资压力大,许多家庭为留学支付的高额费用很长时间收不回来。这些天一条新闻刷屏:一名海归硕士生求职“被1600元底薪碾压。” 当然,这只是极端个案,但也说明海归的光环不再,在就业市场上曾经拥有的优势已经流失。

解决这些问题,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努力。从留学生角度,留学时要减少盲目性,不能一窝蜂去学那些热门专业。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机会。如一些地方成立的留学生创业园就很有成效。针对杰出人才的“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也在推进,但是,中国不仅需要吸引海归精英,也要吸引那些普通海归,还要有更多的针对他们的优惠和计划。从社会角度,还应鼓励成立各种针对留学生的协会、借助社会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为海归创造更有吸引力的环境。而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吸引海归的大环境,这就是一个 法治严明、规则明显、办事容易、优胜劣汰的社会环境

摘自侨报(uschinapress.com)3月26日社论。

1 个赞

再看看另外一个2015 年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摘自 FT 中文网。

导语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人员国际流动已经成为国际潮流和趋势,国际移民占总人口和占世界人口比例都在稳步缓慢上升。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世界各国都积极制定和完善以技术移民法为重点的移民法,促进符合本国利益的人员国际流动。

国际移民环境是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的重要人文和社会基础。近年来,受国际战略环境和国内形势的影响,以及国际移民发展规律的制约,中国国际移民环境呈现以下九个新特点。

出入境人次占全国人口比例低

2013年,含港澳台人员在内共计4.54亿人次出入境,占全国人口13.7亿的3.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100%的水平。外国人入出境中国,2013年5251万人次,虽然比2009年4373万人次增长了20%,但是比2011年5412万人次下降了3%,比2012年5435万人次下降了4%。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次,2013年1.95亿人次,比2009年内地居民出入境9491万人次增长了106%,而且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每年都在增长。

在华外国人少、比例低

一方面,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截止2010年11月,59.4万名外籍人员人居住在中国境内,占中国人口的0.04%,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10-15%,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2-3%。另一方面,在华外国人人数超过10万的国家只有韩国,城市仅有上海、北京和广州。外国人社区开始显现并正在成长。中国在海外的侨胞已逾6000万,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除东南亚等传统侨胞聚居地外,美洲、欧洲、非洲一些国家成为侨胞新聚居地。在一些欧美国家,外籍华人已成为当地第一大少数民族,华侨华人10万以上的城市达60个。

在华的外国专业人才少

一方面,2012年,在中国工作外国人约70万人,比2011年新增约5万人。2012年,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5万人,比2011年增加了4500人。2011年,持外国专家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53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了4.5万人次。2004-2011,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1735人取得中国永久居留。从2008年开始,中国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至2014年5月,有1306外籍人才及其家属以及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推荐的高层次人才,获得中国“绿卡”。

另一方面,在外国工作的技能中国人数量巨大。2013年,在韩国工作外国人76万人,其中33万来自中国。年均2万名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获得美国永久居留。1996-2013年,251万名外国人持EB-1-EB-5等职业类永久居留签证入境美国,年均14万。1999-2013年,1638万名外国人持H-1B、O-1、P-1和L-1等职业类临时居留签证入境美国,年均109万。

来华留学、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人员持续增加

中国重视留学人才不足,不向外国在华留学毕业生签发工作签证。从2013年,35.6万名留学人员分布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46所教育教学机构。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1.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5.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58%和29.53%,在华留学生都不能在华工作和毕业后直接获得工作签证。

从世界各国吸引外国人才看,留学生是外国人才的重要储备。向外国留学毕业生签发工作签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常例。2007年,日本向10,262名外国留学毕业生签发了工作签证,其中7,539名是中国留学毕业生。2012年《出境入境管理法》第42条和2013年《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第22条都对留学生勤工助学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在华留学生有望可以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一样,享有工作权利。

出国投资移民人数不断攀升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很多国家迅速调整投资移民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增加配额,加快审理速度。2013年,6895名中国人获批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是2010年772人的8.9倍。2012年,中国出国投资移民约1.3万人,高于2011年的1.2万人和2010年的8千人。以人均投资150万美元计,2012年输出资金近200亿美元。除投资者本人需要面临的投资安全、临居转永居不确定、融入能力弱等风险外,中国政府也面临着洗钱漂白、畏罪潜逃、抽逃资金、冲击外汇管制等风险。

就外国人来华投资移民而言,中国与很多国家一样,虽然需要引进外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但是没有调整2004年以来实施的投资移民方面的规定。截至2012年年末,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余额为2.16万亿美元,比2006年年末增长了4.7倍,年均获得投资类外国人永久居留只有约1、2百人。

永久居留人数存在国际“逆差”

1985-2012年,总计约有6000多名外国人,年均几百人取得中国永久居留权。但是,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15万人、10万人分别取得四个传统移民国家的永久居留权和国籍。在中国,永久居留、归化作为重要移民制度的凝聚、吸纳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中国海外非法移民减少

持续多年的在外国中国人非法移民情况出现明显好转,而在中国外国人非法移民情况日趋严重,跨国贩运人口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至今,受收入增加、人口结构老年化、生存环境艰难等因素影响,在外国中国人非法移民情况呈现出偷渡人数显著下降。在中国外国人非法移民以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国的非洲国家、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人员为主,他们开始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中国正成为难民接收国

中国向发达国家输出的难民人数居高不下,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第一大难民来源国,2011年,8601名中国人获得美国难民资格,占总数的34.4%。近年来,向联合国难民署驻华办事处寻求避难人数不断增加,每年约有几百人。周边国家政局不稳和双边关系紧张可能导致边民和海外侨胞涌入中国。2009年以来,缅甸果敢、克钦地区几万边民因战事涌入边境地区。2014年,越南爆发反华示威骚乱。2012年,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共有3583万,其中1050万难民,93万寻求庇护者。虽然,从全球来看,中国输出的和输入的难民和关注人群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当有相应的责任和担当。

在华外国人难以融入中国社会

受语言文化差异等多重因素影响,除与中国人通婚的外国人外,在华外国人很难融入中国,出现了文化孤岛、社交封闭等现象。中国政府部门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促进外国人融入中国,但是实施效果还有待检验。海外侨胞公民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进入各级议会和政府人数越来越多。海外侨民更加注重保护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避免恶性案件的发生,更主动关注所在国利益,更积极地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海外侨胞在融入主流社会的同时,仍保持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特性,与祖(籍)国保持紧密联系。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蓝皮书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之一。最新年度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于2015年3月19日正式发布,主编王辉耀、副主编刘国福、苗绿。

本文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授权发表,本文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致力于研究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要课题,为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战略性、可行性、及时性的建议和政策研究。

官方数据看看就好,很多都是为了配合主流声音有所修饰的数据。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