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优才计划技术移民介绍-之概述

引用

“飞出国: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简称优才计划是一种移民香港的签证项目,该计划2006年开始实施,已经九年了,原先大部分大陆申请人都是演艺,艺术,体育,社会类人才(类似加拿大自雇移民),但部分工作经历好,评分高的技术类申请人也有机会申请。更重要的是普通话可以在移民里加分了,英语不好也可以申请了。

香港离中国近,环境不错,能移民香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着香港投资移民暂停,加上全球老龄化导致年轻技术性工人短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优才计划会进一步调整,让优才计划逐步向高技术类申请人敞开大门。FLY 会优先在客户里开展香港优才计划。

香港优才计划申请概述 - FLYabroad

香港优才计划是一个7年居留签证(今年预计会改为8年),分4个阶段,1年+2年+2年+2年,每个阶段符合条件可以续签下个阶段,蓄满后可以申请香港护照。

申请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申请人需要年满18周岁,无刑事犯罪记录,可以满足一家人在香港12个月的生活开销(2万港币每月)。成就制面向在某一行业有杰出成就的申请人,例如获得奥运奖牌,诺贝尔奖、国家/国际奖项,也包括知名明星。这些人可以直接获得165分。对大部分技术类申请人来说需要具备学历和语言能力,并通过分数测试。

香港优才计划分为2类:综合记分制(面向高技术人士),成就记分制(面向体育,文艺等有突出贡献的人士)。下面 FLY 会详细介绍综合记分制的申请条件。

当前香港优才计划综合记分制的评分标准为165分(今年可能会提高到195分),达到80分就可以提交申请排队,能否获得申请资格不仅看分数也看申请人的具体情况。香港优才计划当前每年发放1000个配额,每个季度邀请一次,按照香港商报报道:香港“输入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到去年底,共收到3868份申请,共有1479名申请人获分配名额。移民者主要来自金融和会计服务,资讯科技及电讯,商业及贸易,体育运动和艺术及文化5个领域。

香港优才计划综合记分制评分标准 - FLYabroad

飞出国:从上面评分标准上看,香港优才计划适合已经成家立业的有学历,有专业,有技术,有语言能力的中青年申请人:年龄40岁之内,工作5年,已婚有子女的本科以上的申请人。本科生,工作10年,已婚一子女大概得分:年龄30,学历30,工作30,语言10(或20,英语雅思总分6),配偶学历5,子女5=110或120。实际情况也说明,虽然80分就可以及格排队,但要获得邀请没有120分机会渺茫。博士学历申请人,或者有高级管理经验申请人,或者在某些行业有良好职业经历的申请人才比较有机会。香港优才还是一个小众项目,但对某些客户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飞出国注:英语水平是指雅思(学术培训均可)不低于总分6.0;或托福不低于80;成绩单2年内有效。

香港优才计划评分标准已发生了改变;满分由165上调到195分,及格分依然是80分
学历分最高分调整到了70分,增加了著名院校奖励分;工作调整到了55分,增加了国际工作经验加分
具体可参考如下说明优 秀 人 才 入 境 计 划 _ 入 境 事 务 处.pdf (472.9 KB)

如果申请到了,有规定要住多久吗?

连续居住7年

香港可以作为一个临时过渡方案

与内地相比,香港更加国际化,教育,医疗,福利更好,但由于香港地域狭小,人口密度大,气候热,长期生活局限性大。认识的很多持香港居留证(工签或永居)的内地人都有再申请一个第三国移民身份的想法。

持香港优才7年后可以申请香港永居和香港护照,持香港护照可以获得更多出行便利,详见 香港护照免签国家一览-飞出国.pdf (132。6 KB) 。

香港护照和大陆身份并存

理论上是不合法的,实际上可以延迟注销国内户口,因为香港并不怎么查这个事情,内地出入境有权利要求获得香港身份的大陆居民注销国内户口。

同时因为持内地身份出入香港都有时间限制,实际操作起来挺麻烦的。

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和香港特区护照后,申请回乡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相当于大陆的港澳通行证。

申请回乡证,需要先注销内地户口。持注销户口证明才能办理回乡证。如果不申请回乡证,仅申请并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和香港特区护照,无须提供注销户口证明。

延迟注销内地户籍的办法是出入中国大陆出入境时凭港澳通行证,进出香港特别行政区时可以直接持香港身份证件,但这种在香港停留是有一定时间要求的。对广东户籍人来说,港澳通行证可以多次往返香港和内地,也可以申请商务签证多次出入,也就是这种适合经常往返广东和深圳的人群。

在香港当小孩有多苦?香港明星体验了一天学校生活,直接被吓哭了…

转自公众号《精英说》(ID:elitestalk)

前不久,上海一个5岁男孩的个人简历霸占了好几天的热点话题。这份简历长达15页,囊括了成绩、兴趣、奖项乃至读过的英文书,表现之优异,爱好之广泛,发展之全面,给了众多网友一记暴击:“我这辈子怕是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

事实上,这份令人瞠目结舌的简历,只不过是一个学生升入名校的“敲门砖”之一。随着一线城市名校入学竞争的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信奉 “不要输在起跑线”,孩童之间的“军备竞争”也在不断提前。

就当家长们为下一代的比拼而忧心忡忡时,TVB一部名为 《没有起跑线?》 的纪录片就这样轻而易举地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原来,在祖国东南隅的香港特区,也有一群被压力裹挟着前进的家长与孩子,相比之下,内地父母的焦虑与纠结也许还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我要让女儿赢在子宫里”

“在香港如果你不做两件事,会活得很潇洒。一,不要买房;二,不要生孩子。”

纪录片伊始,37岁的白领妈妈Sharoni对镜头这样说道,神情举止之间,是满满的诚恳。

听上去似乎有点夸张,但在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香港,这番话可谓过来人的“血泪教训”。

镜头一转,孕妇Irene正在做产检。她今年27岁,有一个1岁半的儿子,如今还怀着二胎。

医疗仪器的屏幕上,胎儿的四肢毛发都依稀可见,这次Irene怀的是个女孩。见到尚未谋面的孩子,Irene在兴奋之余,却在信誓旦旦地盘算—— “我要让她赢在子宫里”!

“赢在子宫里”,这话听上去没头没脑,却是Irene在大儿子“入学失败”后的肺腑之言。

原来,Irene在大儿子出生后一度非常“佛系”。她和老公秉持着“快乐童年”原则,放任儿子自由玩耍, 直到被心仪幼儿园发了拒信。

带着儿子去幼儿园面试时她才惊觉,原来想要进入一间好的幼儿园,早早就需要带着孩子上“辅导班”。 儿子的竞争者要么语言能力强,要么反应快、思维敏捷,要么动手能力突出。

这一切并非凭空得来,而是仰赖于孩子半岁时就带着他们上这个班那个班的“虎爸虎妈”。

对此Irene只能哀叹:“我落后了一大截。”

有了儿子的“前车之鉴”,怀着女儿的Irene,当然不可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因此这次她铆足了劲,发誓要让女儿“赢在子宫里”。

一个又一个艳阳天, 挺着大肚子的Irene却将家附近五六十间幼儿园跑了个遍。 她一家一家敲门,与老师对话,仔细研究入学条件。

几番折腾下来,回到家中小憩的她也没闲着, 而是对着大肚子读起了ABC, 希望女儿每日受到熏陶,出生后能尽快熟练地掌握英语。

为了顺利升入精英幼儿园而准备的各类辅导班,Irene也去详细打听过并做好了规划。 看着忙前忙后的老婆,Irene的老公不由得有些无奈:“孩子这么小就上学,很可怜…”

可下一秒,Irene一句话就把老公怼得哑口无言: “没学校要你,岂不是更可怜?!”

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希冀,已经深深植根于Irene的心底。她与所有为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的妈妈一样,不愿孩子在任何一个环节落后于他人, 甚至连在怀孕时间上都要抢先一步。

Irene所熟识的妈妈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金句—— “赢在射精前”。 原来,某些拔尖的名校只收一月出生的宝宝,因此想要成功入学,父母就不得不在孩子出生的时间上“下功夫”。

从“赢在射精前”到“赢在子宫里”,不知从何时开始,家长们陷入了一个盲目追赶的怪圈,没有人敢停下,没有人敢松懈。 而这一切的疯狂也在无形中化作大山,成为孩童肩上的重担。

连成年人都搞不定的小学与幼儿园

在传统观念中,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应该刚好是一个孩子最天真烂漫的时候。除了学习,有大把时间可以自由玩耍,享受童年欢乐。

然而,在2008-2016年的八年时间里, 有调查却显示香港儿童的“幸福感”下降了两成。

在物质选择更丰富、生活条件更好的情况下,到底是什么让香港孩子越来越不开心?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纪录片中也有所揭示。

在镜头之下, 两位已经结婚生子的艺人——陆永与吕慧仪,分别受邀体验了一天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 体验结束,两个人都累到不行,在震撼之余,只有对孩子们深深的同情。

30岁的陆永,是两个快上小学孩子的父亲。这次他当了一回二年级“插班生”,在一位“虎爸”的带领下,领略了一把小学生的日常。

出发前,“虎爸”真正的儿子、小学三年级的Jackson对陆永进行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善意”提醒: “现在当小朋友可不容易。”

超强的语言能力,只不过是小学生的优势之一而已。让陆永没想到的是,小学二年级的课堂上, 竟然出现了中学物理才会有的电路板, 而他的同学们,竟然能轻松地将它“玩转”。

午休时大家也没闲着,而是继续学习数理化与编程。大专毕业的陆永信心满满地试着解答了一下孩子们的题目,结果又以惨败收尾。

相比较而言,在得知同学们同时还在学习乐理、日文等科目时,他已经不那么惊讶了。

“太厉害了,我要是当代的小学生,估计就完蛋了…” 放学后的陆永仍旧心有余悸,可他无法预料的是,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下午两点半,守在校门接陆永放学的“虎爸”笑眯眯地拦住了他,准备带他去上兴趣班。

有调查显示, 香港儿童平均每周要上3.5个兴趣班,最多的竟高达11个! 而在陆永放学后,“虎爸”则为他精挑细选了4个兴趣班—— 升学面试、体能训练、礼仪课与萨克斯。

而这些,都是为了升入名校而做的预备。

由于课程之间衔接的时间无比紧凑,“虎爸”全程都在带着陆永狂奔。 赶完一场再赶下一场,忙碌到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晚上九点半,身心俱疲的陆永终于到家。他瘫倒在沙发上,累得连话都说不清楚。

节目开始前,他真的没想过如今当一个小学生会这么累。孩子们的确很厉害,多才多艺,无所不知,可每天这样赶来赶去,学这学那, 再也没有片刻自由玩耍的欢乐。

和体验一日小学生活的陆永相比,化身为幼儿园小朋友的吕慧仪也并未好到哪里去。

节目组也为她找了一位“虎妈”,而“虎妈”真正的女儿、幼儿园在读的小朋友也奶声奶气地告诉她: “今天,你就好好享受一下吧…”

很快,吕慧仪就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上学路上, 吕慧仪一边吃早餐,一边就被“妈妈”要求读英文。 “虎妈”善于抓住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母女间的对话永远是在讨论生词。

吕慧仪所就读的幼儿园,倒是没有出现电路板这种“超纲”的东西,但还是有一点让吕慧仪大跌眼镜—— 原来,她一天需要读两间幼儿园!

对此,吕慧仪的“虎妈”解释道,本来每位香港儿童即可免费入读政府支持的公立园,但为了更好地锻炼英文能力, 父母们还倾向于为孩子多报一个私立园, 这样一来,“同时入读两间幼儿园”,也就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

在两间幼儿园都放学之后,还有编程班、游泳课与舞蹈课在等待着她。 吕慧仪本来觉得,幼儿园小孩起码有机会可以去公园玩玩,结果上完一间又一间幼儿园、一个又一个兴趣班, 别说去公园玩,连经过公园的机会都没有…

晚上回到家里,还有两间幼儿园的若干功课需要完成。为了能够顺利地在凌晨之前完成所有作业,“虎妈”强制规定—— 每份作业只有10分钟时间完成, 话音刚落,她就开启了计时器,“虎视眈眈”地监督着孩子们写作业。

吕慧仪的儿子本身也即将升入幼儿园,而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她陷入了沉思。 原来现在的幼儿园孩子是这样的,好像一个个被撑开的肥鸭,每天被强行灌输着这么多东西。

她清楚地知道,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变成这个样子,可在亲身体会过“虎妈”的教养方式后,她又觉得不甘心, “如果我不和她一样,孩子会不会在升学竞争中落败?” 放手还是从众,成了深深困扰吕慧仪的难题。

输与赢,两代人的迷局

在片中,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喜欢学那么多东西,他们大都一边在学校与兴趣班之间疲于奔命, 一边在提起“公园”、“游乐场”时露出向往的笑容,虽然那些已离他们很远。

当游戏与娱乐被无限压缩,当孩子们只是被父母与学业逼迫着往前走,会有怎样的后果? 小学四年级的Tessa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她是香港升学竞争之下的完美产物,年年考第一,证书奖状拿到手软,钢琴武术绘画样样精通,是无数家长心目中的 “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很难说Tessa开心还是不开心,因为你从这个小姑娘的面孔下, 很难看到孩童应有的纯真烂漫,只有一份让人心酸的“懂事”。

“我都想早点适应竞争。”

“大家都在学习,都想赢在起跑线。”

“你不努力就会退步,不进则退。”

Tessa的话没错,不过她这个年纪更应有一份对世界的希冀和童年的乐趣。 可惜在对“赢”的渴望和对“输”的恐惧中,Tessa懵懵懂懂地找不到自我,也不断给自己施加“赢”的压力。

她不能容忍自己有一丝一毫的“不行”,在一次美国夏令营选拔赛中,Tessa拿到了全香港第20名,但还是与冠军的宝座失之交臂。

她当即瘫坐在地上,哭到不能自已。

Tessa妈妈是一位典型“虎妈”,优秀的女儿是她全部的骄傲。可她教会了女儿如何获胜,却忘了教她如何正确面对竞争。 女儿怕输,她也怕,可看到女儿压力那么大,她亦忧心。

过度催逼孩子成长,投身于浩浩荡荡的竞争大军,当孩子们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那么拼的时候,就下意识地觉得努力是为了取悦父母, 而父母却往往只想看到自家孩子强于他人。

你学5个兴趣班,我就要学10个;你99分,我就要100分;你钢琴八级,我就得十级。

焦虑与竞争像病毒一样会传染,当你身陷其中,就很难有从中抽身的理智与勇气。

在这种情形下,也难怪孩子们日益迷茫,认不清输与赢的意义,家长们也日趋疯魔。

还记得纪录片开头那位奉劝人们在香港不要做两件事的妈妈Sharoni吗? 在她看来,究竟什么是输,什么是赢,其实全凭父母来定义。

“你不要跟别人比来比去,就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哪里还有这么多输和赢?”

曾经的她也是一位疯狂的“虎妈”,学校、兴趣班、比赛,该落下的一个都不落下。在把5岁儿子送进名校、培养成天之骄子的路上不遗余力, 直到某天她发现,儿子真的不开心。

“凌晨两点,儿子突然起来对着菲佣大发脾气,逼着她重新做大扫除。” Sharoni回忆道,“我其实理解他,他承受了太多压力,又没地方发泄,只好用这种方式。”

慢慢的,Sharoni想开了,与其逼着他做那么多不愿意的事,沦为竞争与比较的牺牲品, 不如将童年还给他,让他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

她不再和儿子每天疲于奔命、忙得焦头烂额,也不再逼迫他参加为了升学竞争而准备的兴趣班、测试和比赛;即便只考入全区中等的学校,只要看到孩子笑口常开,她便安然。

“我一遍遍告诉自己,够了,够了,不比较。也许这样,孩子就会舒服许多吧。”

《没有起跑线?》虽然是一部反映香港教育生态的纪录片,但其中的种种,相信也会让内地家长找到共鸣,因为在本质上也都相通。

我们也有从小就逼着孩子上各类辅导班的焦虑,也有名校入学竞争时挤破头的疯狂。孩子之间的比较,也是司空见惯的东西。

家长们也无奈,因为社会趋势即是如此, 别人都在走这条路,为何我要另辟蹊径?既然走了同一条路,为何 要比你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没错,让孩子好好学习也是父母的一番苦心,只是不该走极端,不该忽视孩子应有的天性与权利。

遗世独立也许很难,但请尽量保持清醒。

读完上文我们可知——香港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升学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内地。因此,如果您移民的主要目的是孩子教育,那么对于香港这个移民目标地区需要三思而后行。想让孩子受到真正优质的素质教育,还是要首选欧美加澳等国,不仅有机会直升世界名校,更能够让孩子获取知识实践的综合能力。

能问下优才计划吗。。优才计划紧缺清单有2个都涉及网络安全,金融科技类,数字与网络安全类。我您知道有啥区别吗。。2)点进去看,例子写的又是“资深金融科技人才”“资深数字与网络安全类”,是不是只要资深啊,没细写啊,感谢。